二十名飞龙卫加上龙一,每七人组成一个箭矢型军阵,三个箭矢军阵,又组成一个大箭头,箭尖,就是龙一,间隔三米,正好把赵构等人护在身后,赵构骑在乘风上,在箭矢阵的后面,一动不动。其余人,都跟在赵构的后面。
李承常下令,尚书府所属一百铁鹞子护卫,当做这次冲阵的西夏一方,李秉常对带队侍禁官说道:“打赢这仗,你升任团练使。其余人等进位一等,赏赐千钱。”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位西夏的统兵官吆喝声中,一百铁鹞子瞬间在对面大约六百步(大约在一千米左右)距离站定,列好阵型,准备冲击。
在西夏铁鹞子眼里,骑兵对冲步卒,就是一个突击冲锋而已,不会有任何悬念,况且,他们都是重装铁骑。
对面的铁鹞子开始策马缓缓而动,这也是一个箭矢队形,当前一人,这是队将。随着队将胯下战马提速,已经开始小跑,随后,队将将手中长剑狠狠下压,发出了全速突击的命令,整个马队骤然加速,果然是西夏铁鹞子,整个队形节奏,完全按照指挥官的命令执行的如此完美。
龙一列阵完毕,没有多看对面一眼,两侧飞龙卫在迅速测算距离、风速、区域标定划分等工作,口令声此起彼伏,忙而不乱,片刻便测算完毕,随着龙一挥手下令,飞龙卫迅速把腰间一个布袋子拽出来,倒出里面的武器,又熟练地从腰间抽出一枚比手掌略大一些的圆身胖嘟嘟的东西,赵构起名叫“手炮”,二战期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掷弹筒。
而他们背在后背的摘掉枪衣的东西,也露了出来,1130型新式步枪,这种步枪,手工拉出了膛线,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线膛后装步枪,尽管只有两发装填,也是划时代的产物,它的第一次实战,居然是在这个和平谈判的过程中。
掷弹筒,只是二战日军采用最多的一款伴随火力,介于步枪和迫击炮的射程之间,很好地弥补了300米到500米之间的火力空白,熟练的掷弹筒手,可以精准地把榴弹发射到掩体里,造成毁灭性损伤。
赵构配备的掷弹筒,因为火药的原因,比日式掷弹筒稍大,采用极限压缩黑火药,可以发射50毫米榴弹,最远射程可达到500米左右,破片杀伤范围5到7米。
这是热兵器对阵冷兵器的第一次碰撞,却戏剧性地在西夏的黄河河滩上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