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辰砂·符裂·矿脉心跳

青云大厦顶层被封死的消息如同一颗沉入深海的石子,在徐氏集团内部激起短暂涟漪后,便被更汹涌的“管道维修”公告彻底覆盖。然而,无形的恐慌却在知情者之间蔓延。被软禁在安全层的安保人员,每日透过厚重的防辐射玻璃望向那被铅板和混凝土彻底封死的通道口,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身命运的迷茫。里面,那被命名为“活体硅基结晶”(LSC)的东西,是否还在生长?是否已经穿透了封锁?

徐宅主楼的气氛则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割裂。东翼“听涛阁”所在的庭院,檀香日夜缭绕,诵经声低沉悠远,透着一股肃穆而压抑的宁静。而主楼书房内,徐岩石则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焦躁不安,曾天衍那句“石髓侵染…竟已如此之深?!”如同魔咒般在他脑海里回响。他一面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位来自香港的大师身上,一面内心深处却无法抑制地滋生着更深的绝望——连河泥都被污染了,那源头该是何等恐怖?

他确实是个商人,精明的商人。永远懂得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曾天衍抵达之前,一个加密指令已经悄然发出,直通老陈的秘密线路。

程岩建筑安全基金会,BMARC核心实验室外缓冲区。

老陈风尘仆仆地推门进来,脸上带着长途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锐利。他手里提着一个不起眼的黑色金属手提箱,箱体上贴着醒目的放射性物质警告标志。

“林菲!有新发现!”老陈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他将手提箱小心地放在特制的隔离台上。

林菲闻声从内室走出,看到手提箱的瞬间,瞳孔微缩。“顶层的样本?突破了?”

“不是突破,是渗透!”老陈快速操作着隔离台的安全锁,“秦风那小子够拼!他设法在封锁层最薄弱的通风管道接口处,用微型机械臂钻了个探孔,抽取了内部空气样本,还有一点…从管道内壁上刮下来的‘霜’!”

手提箱打开,里面是双层铅盒。老陈戴上厚重的防辐射手套,小心翼翼取出内层密封的样本管。一支是压缩空气瓶,另一支则是装着些许银白色粉末的铅罐。

“立刻分析!”林菲没有任何废话,迅速启动实验室最高级别的处理流程。

样本被送入隔离操作舱。空气样本首先被导入高精度气体分析仪和粒子计数器。

“空气样本结果出来了!”研究员的声音带着震惊,“氧气含量异常降低!惰性气体比例上升!悬浮粒子检测…发现大量亚微米级硅酸盐颗粒!形态与LSC微观结构高度相似!辐射读数…依然存在,但强度低于直接接触样本!次声波背景…持续存在,强度有所减弱,但频率依旧锁定在危险区间!”

“空气传播确认!而且…它们在改变内部环境!”林菲的心沉了下去。这证明LSC不仅仅在物理扩张,它还在主动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宜自身生存和传播!那被封锁的顶层,正在变成一颗不断积蓄力量的“结晶炸弹”!

“附着物样本分析!”林菲的目光转向那管粉末。

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新的景象让所有研究人员倒吸一口冷气!与之前从书房桌面刮取的样本不同,这次从通风管道内壁刮下的“霜”,其微观形态发生了显着变化!那些精密的六棱柱晶体结构比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细碎、更“蓬松”的絮状结构!这种絮状结构由无数细小的硅酸盐纤维交织而成,如同微观的霉菌菌丝!在这些“菌丝”表面,覆盖着一层极其微小的、类似花粉的颗粒!

“结构变异!”林菲立刻意识到,“它们在适应新的传播途径!絮状结构更容易在气流中悬浮、扩散!那些颗粒…是新的‘孢子’变种!传染性测试!快!”

结果很快反馈回来,更加令人绝望。这种变异的絮状结构及其携带的颗粒孢子,在空气中悬浮的稳定性更高,存活时间更长!对细胞培养皿的感染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更可怕的是,它对次声波环境的依赖性降低了!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特定次声波激活,它们也具备了更强的空气传播潜力!

“它们在进化…”林菲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针对我们的封锁…在进化!”

就在这时,老陈的加密通讯器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是徐岩石那条隐秘线路发来的指令,只有短短一行字:“溯源。预言信。朱砂。不惜代价。”

老陈眼神一凝,立刻对林菲道:“徐岩石那边有新指令,让我去查那封预言信的来源,重点是朱砂。他果然没把所有希望都押在风水上。”

“预言信?”林菲立刻想起那封伴随着黑色立方体出现的、用朱砂写着“基石成碑,石命难违”的信笺。“朱砂…矿物颜料…难道和LSC有关?”一个大胆而惊悚的念头划过脑海。

“很有可能!那东西邪门得很,任何线索都不能放过!”老陈立刻起身,“实验室这边你盯着,我去趟物证分析中心,他们应该还保留着那封信的微量样本残留!”

小主,

物证分析中心,痕检实验室。

老陈亮出特殊证件,在负责人亲自陪同下进入高度保密的证物处理区。那封带来死亡预言的朱砂信笺,作为关键物证,被小心地保存在真空恒温箱内,上面大部分朱砂字迹已经提取化验过,但仍有一些极其细微的粉末残留附着在纸张纤维深处。

“陈队,这是当时朱砂成分的初步报告。”负责人递上一份文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也就是辰砂,纯度极高。但当时因为关注点主要在信的内容和来源上,对朱砂本身的溯源做得不深。”

老陈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目光停留在“伴生微量元素分析”一栏。上面列出了一系列极其微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锑(Sb)、砷(As)、硒(Se)、碲(Te),还有几种稀土元素的痕迹。

“这些伴生元素…能确定产地吗?”老陈敏锐地问道。

负责人推了推眼镜:“理论上可以。不同矿区的辰砂,由于地质形成条件不同,其伴生的微量元素比例就像指纹一样独特。但需要非常精细的仪器和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我们这里…做不了。”

“哪里能做?”老陈追问。

“国家地质研究院矿物分析所,或者…一些专门研究古矿物颜料来源的顶尖大学实验室。”负责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