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最初的灵感火花,并非源自现代基因学的复杂模型,而是源于对某种古老的、蕴含神秘生命韵律与宇宙几何法则的文明图案的跨学科解读……它们那高度有序且无限递归的结构,似乎暗合了生命能量在某种理想状态下流动、谐振的底层密码……”
在这段充满遐想的文字下方,附有一张极其模糊、扫描质量低劣到布满雪花噪点、却依旧能看出其结构复杂性的手绘草图。
林蔷薇的呼吸,在这一刹那骤然停止。心脏,无论是血肉的部分还是机械的部分,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那草图的整体结构,那繁复而极具数学美感、层层嵌套的线条,那如同宇宙星云般旋转、又似生命之花般永恒绽放的几何韵律——与她记忆深处,母亲林凤芝书房里那幅视若珍宝、日夜反复描摹、有时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神态去凝视的敦煌藻井图案,高度相似!不,几乎是同源!她甚至记起母亲曾抚摸着一幅临摹稿,喃喃低语:“这些线条……不仅仅是美,蔷薇。它们蕴含着生命的韵律,是通往本源的路径……”
小主,
难道……那不仅仅是艺术上的追求与感慨?难道母亲在无意识中,或者说,在某种更深层的、或许连她自己都未曾完全明晰的指引下,早已触碰到了与这禁忌的“逆基因流”理论相关的、源自古老文明的奥秘碎片?
线索的丝线,开始将她自身、母亲未竟的研究、以及这危险而诱人的理论,前所未有地紧密编织在一起。
然而,拼图还差最后一块,也是最沉重的一块。就在她试图沿着这条线索,寻找更多关于图案与理论具体关联的细节与数据时,一份被多次加密、覆盖、甚至经过物理层面擦写企图彻底销毁的研究报告摘要,如同幽灵般出现在她视野的边缘。报告正文的内容大多已被不可恢复地删除,只留下一些断断续续的批判性词句。但在那严厉批评“逆基因流”理论过于激进、认为其
“潜在代价不可估量”
、并强烈建议予以永久封存的核心结论下方,署名处虽然经过了反复的、恶意的数字化涂抹,但在机械心强大的图像增强与笔迹模式识别能力全力运转下,一个名字的轮廓,被强行从像素的混沌中还原出来,依稀可辨——
林渊。
父亲!
他……他竟然是这个理论的早期研究者之一?而且,从这报告的措辞和立场来看,他后来竟然成为了主要的、态度鲜明的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