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余波与淬火

汉堡的雨水冲刷不掉失利的苦涩,梅斯队带着欧联杯亚军的银牌,在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默中返回了法国。

机场没有预想中的英雄凯旋般的欢迎,只有零星的铁杆球迷举着鼓励的标语,眼神中混杂着失落与不甘。

亚军的成绩对这支小球会而言已是历史性的突破,但距离顶峰仅一步之遥的遗憾,让这份成就也带上了几分悲情色彩。

媒体的报道迅速分化。

法国媒体大多给予了理解和鼓励,《队报》评论道:“梅斯虽败犹荣,他们赢得了整个欧洲的尊重。林枫的世界波是决赛夜最亮的星,他的未来无可限量。”

但也有一些声音开始冷静分析败因,指出梅斯整体实力与真正豪门的差距,以及决赛中部分球员的失常表现。

而在遥远的中国,舆论的反应则更为激烈和复杂。

铺天盖地的赞誉迅速被失望和批评的声音淹没。

“还是不行啊,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一个人再强有什么用?足球是团队运动!”

“看到林枫进球时我还以为有奇迹,结果……唉!”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够,碰硬仗就原形毕露。”

这些声音通过网络和亲友的转述,或多或少传到了林枫耳中。

他没有愤怒,只是更加沉默。

他理解球迷的期望,也更能体会那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落差感。

更让他触动的是来自足球专业人士的评价。

一段前意大利球星、以战术分析犀利着称的罗伯特·巴乔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的片段被翻译了过来:

“梅斯的中国男孩,林枫,他拥有非凡的视野和传球脚法,那记远射也展现了出色的射术。但在决赛中,当本菲卡切断了他与锋线的联系,压缩了中路空间后,我们看到他缺乏足够多的进攻武器来持续改变比赛。他过于依赖远射和直塞,在定位球和更丰富的得分手段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对于一个志在顶级的中场球员来说,是必须补上的功课。”

巴乔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林枫潜意识里已经察觉,却不愿深想的问题。

他独自坐在公寓里,反复观看决赛录像,尤其是自己那些无功而返的进攻尝试。

确实,当本菲卡锁死传球线路后,他除了那脚蒙进的世界波,在禁区内几乎毫无威胁。

他的定位球,除了偶尔灵光一现,大多时候缺乏稳定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