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法伦之夜对拉齐奥的完胜,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欧洲足坛。
林枫“魔法师”的名号不再局限于德甲,开始在欧洲范围内流传。
然而,赞誉与光环之下,多特蒙德的内部却面临着新的、幸福的烦恼——缺席近三个月的锋线支柱,扬·科勒,即将伤愈归队。
布拉克尔训练基地的医疗室外,林枫和几位队友看着科勒扔掉了拐杖,在队医的指导下进行着最后的恢复性训练。
虽然动作还带着些许谨慎,但那标志性的憨厚笑容和洪亮嗓音已经回归。
“嘿,林!看来我不在的时候,你干得不错!”科勒用力拍了拍林枫的后背,力道依旧十足,“不过,我的头球可是饥渴难耐了!”
更衣室里因为科勒的回归而充满了久违的轻松气氛。有他在,仿佛就有了主心骨,连空气都活跃了几分。
然而,在这份喜悦之下,一丝微妙的竞争与调整也悄然滋生。
此前顶替科勒出任首发的替补中锋,虽然勤勉,但数据和作用远不及捷克巨人,此刻难免有些失落。
而更重要的是,战术层面需要一次重要的重构。
萨默尔的办公室,烟雾缭绕。他面前的战术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
“扬的回归是天大的好消息,”萨默尔对助手们说道,“但我们必须考虑如何让他和林完美共存,甚至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过去三个月,多特蒙德被迫适应了没有支点的踢法,进攻更多地依靠林枫的回撤组织、快速传切和后排插上。
阿莫鲁索也更习惯于在中央活动。
科勒的回归,意味着前场重新拥有了一个稳定的高点,但也可能意味着进攻节奏的潜在放缓,以及空间分配的变化。
训练课上,萨默尔开始试验新的进攻组合。他并没有简单地将科勒重新塞回首发,而是设计了多种套路。
一种是由林枫在左路或中路持球,科勒在禁区牵制,阿莫鲁索灵活游弋,寻找第二落点或反越位机会。
另一种则是回归传统的两翼齐飞,利用科勒的制空能力,但要求林枫的传中球更具变化和精度。
林枫也在主动适应。
他不再像科勒缺阵时那样频繁前插到禁区,而是更多地留在中场靠后的位置,利用科勒带来的防守牵制,获得更宽松的组织空间。
他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各种弧线的传中球,以适应科勒不同的抢点习惯。
一次分组对抗中,林枫在右路拿球,观察着禁区内科勒的跑位。
他没有选择高球传中,而是送出一记速度极快、带着强烈旋转的低平球,绕向前点。
科勒心领神会,抢在对方中卫之前,用一记非常规的脚尖捅射,将球送入网窝。
“漂亮!就是这样!”科勒进球后,大笑着冲向林枫,“林,你简直是在给我的脚传递球!”
这次配合让场边的萨默尔频频点头。
林枫的传球不再仅仅是寻找科勒的头,而是开始与这个强大的战术支点进行更深层次的、立体化的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