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我军夺取罗兀城!”
“报!驻守在银州的西夏援军,被我军于马户川击溃!”
“报!!辽东大延琳反了,已占据辽阳府!!”
狄进和杜衍立于堂上,听着传令的士兵一轮轮通报,而最后那句叫囔得最高,众人的反应也最大:“呦!辽国有人起兵造反了?”
那可是兄弟之国啊,出了这等事,大伙儿顿时眉飞色舞,说不出的乐呵,高兴得今晚恐怕要睡不着觉。
杜衍更是老怀大慰:“仕林料事如神,一切真如你当时所言!”
“杜公过誉了!”
狄进确实在辽国内乱上助了一把力,但以他的地位和功绩,这等事是不必承认的:“国家内乱,终究不外乎三点,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而辽东的矛盾重重,还要更增一条,各族混居,契丹盘剥过甚,方有今日起义军如燎原之势,在辽东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
“是啊!我朝亦要引以为鉴!”
杜衍颔首抚须,又请教道:“依仕林之见,辽东之乱,会持续多久?”
“大延琳来势汹汹,各地都有呼应,连之前被辽主火烧王城的高丽,都按捺不住了……”
狄进仔细看完信报后,沉声道:“即便萧孝穆再通军事,非一年半载不能收复辽阳府,若说完全平息,则要更久!据我预估,两年之内,辽国都要被辽东的局势所牵绊,无法干涉我朝战事了!”
杜衍欣然:“好!好!如此一来,当真是我朝收复河西的天赐良机啊!”
如果完全以辽国的局势来看,大延琳的造反操之过急,辽帝身体固然很虚弱了,但头脑显然还是清醒的,第一时间将被元妃疏远的萧孝穆,调去辽东平叛。
如果是辽帝死了,太子继位,元妃和皇后死掐,能否有这么正确且迅速的应对,就很难说了。
但放眼整个大局,倒是正好帮了宋朝这边的大忙,以致于杜衍兴奋过后,马上拟奏劄,呈报中书。
狄进则走出大堂,第一时间吩咐机宜司,前往雁门关外进行准确的查探。
大荣复快马来回,得到了一个不出所料的消息:“萧惠退兵了!三万骑兵已经撤离了西京道!”
“很好!”
狄进早就看清楚宋辽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懦夫游戏,谁先怯弱,谁先退让,谁就是输家。
但宋廷上看不透的是大多数,或者说很多人不敢赌,那辽军囤聚于关外,终究是一個压力,此时一去,就海阔天空,可以全力对付西夏。
大荣复由此还带来了一些消息:“萧孝穆所率的辽军与大延琳的起义军初战,副部署萧蒲奴轻敌迎战,被起义军所败,如今起义军声威大壮,看来这次我渤海,真的复国有望了!”
他的语气,既带着振奋,又难免有些失落。
渤海复国有望,但那个光复国家的,并不是自己……
“辽军平叛,初战受挫么?”
狄进听了,却不觉得这就是渤海复国有望的好消息,安慰道:“渤海人想要复国,需前仆后继,数代努力,大延琳的起义或许只是拉开了一场浩大的序幕,后面还会有更多的抗争!”
大荣复目光微动:“下官明白了!”
狄进道:“将这个消息,以契丹文写就,散入银夏各部,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告诉那些党项部族,辽国自顾不暇,再也不可能来救西夏了!”
“是!”
大荣复领命去了。
在宋朝大军压境,直逼银夏时,李德明虽然及时地前来坐镇,但他稳定人心的方法也不会多,无外乎两种。
一是李氏的旧有威望,二是辽国不会放任河西被宋人占领。
前者是李继迁、李德明两代的统治积累,短时间内确实撼动不了,但光有这点也不够,必须求助于外力。
所以李德明反复强调,只要在这个冬天守住银夏,辽国一定不会让宋人得逞,宋军必定会无功而返!
可现在辽国爆发内乱,辽军于雁门关外撤退,就基本上断了短期内得到辽人援助的念想。
就算这些人一时半会不动摇,李德明恐怕都要对各部的忠诚产生忧虑,这般上下相疑,患得患失,西夏军的战力势必又下降一个层次。
前线的战报源源不断地传回,后方的军需补给源源不断地送出,眼见着冬日的寒风越来越冷,机宜司在前线的又一位提点回归。
眼见风尘仆仆,一年不见好似苍老了五六岁的雷濬来到面前,狄进都颇为激动:“雷提点,此行功勋卓著,辛苦了!”
雷濬重重抱拳,哈哈一笑:“不苦不苦!我能去夏贼的老巢走一遭,也不枉我父从小的教导了!”
机宜司三位官员来到前线后,刘知谦坐镇西北,统筹全局,大荣复往河东,兼顾辽夏谍探,雷濬则寻了个机会,干脆亲自前往西夏的老巢,兴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