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三日。
项鹏飞、姚定邦、柳敬开、曹爽、胡尔巴、忽勒、德日勒、巴力卡、巴亚、穆克西。
人太多火炕坐不下,一堆人围在壁炉旁,边喝茶边讨论后日乌拉大会细节。
壁炉里松木燃烧炽烈,整个房间弥漫着松香。
朱老七很喜欢这种味道,比各种香料混合出来的刺鼻气味不知强过多少。
“计有十四个村屯响应召唤派人参会,七个村屯婉拒。三名萨满八名猎头已先一步赶至,就在寨中。”
“各类赏赐备齐,只等当日朝觐殿下之时颁发。商行几位执事也已赶来,筹备了部分商货以备交易。”
柳敬开将拿过几页文件交给朱常瀛。
“殿下,这是货物清单以及货价,货价分内外两种,两者相差15%。凡入我盟者优先交易,半日后方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集市。生产工具以及武器则不对非我盟成员售卖。”
“会场设有税官监察,有违反政令私下与外人交易者,罚银货价五十倍,三次累计则取缔交易资格,驱逐出永宁。”
朱常瀛看过附带条款,微微颔首。
“再加一条,生产工具以及武器,入盟村屯如不经允许转卖非我盟者,禁止交易一年。”
“好!”
朱常瀛转头看向忽勒,“条款要广而告之,确保所有猎头以及萨满清楚明了。不仅要清楚明了,还要签字画押,免得将来哪个说没听懂不明白。”
“殿下,有关牛录各秩俸禄,暂定旗丁每年六元,班长八元,排长十二元,额真三十元,每半年一发放。军功赏赐缴获分配与正规军等同。”
“训练,除每月抽出五日集中整训之外,各村屯依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本次与鞑靼战斗有缴获部分盔甲武器,除军功分配之外,还有剩余,殿下可在会上酌情赏赐。”
从项鹏飞手中接过文件,朱常瀛仔细看过。
后世人总以为没有火枪大炮的年代,普通人造反相对容易,似乎普通百姓扛起锄头也能同官军对着干。
大错特错,一支训练稀松的军队杀起百姓来也如同割草。
比如那乃人、乞列迷人,男人打猎都是把好手,不还是被鞑靼人杀的没有反抗能力么。
盔甲防具,适合战斗的刀枪,杀人技巧,战斗配合,所有这些叠加起来所产生的差距令普通人窒息。
冷兵器装备,尤以盔甲为重,大明不禁刀枪弓箭但禁盔甲。
北疆对盔甲更为看重,据说建州有所谓巴牙喇,也即精锐勇士,身披三重甲,内有锁子甲、中有棉甲、外有铁甲,三件铠甲加起来少说也有八十斤重。
这玩意别说弓箭,寻常口径火枪也干不透。
当然,三件铠甲也不是谁都能穿的,普通人穿上站都站不起来,非真正勇士不能够。
朱常瀛曾亲自试穿过,最多战斗十五分钟,然后人就软了。
朱老七当真想见识一下,这所谓的巴牙喇是怎么战斗的。
总之,铠甲极为珍贵,哪怕关键部位垫铁片的棉甲也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德日勒,你可知为何牛录的俸禄比正规军要少很多?”
“臣知道,项将军已经同臣解释过了。”
“那就好,如果你等的族人要拿全饷,就需暂时脱离家庭,参军入伍。我要强调,我对萨哈连乌拉所有人同等看待。”
“你,还有你们,要同所有来人解释清楚,我不希望看到有人因为此事而产生任何误会。”
“罕王的公正同怜悯,我们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德日勒躬身道,“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如果有谁敢对您不敬,我德日勒第一个不答应!”
巴力卡也跟着急忙表忠心,“我也不答应!”
穆克西倒是淡定,“罕王,建州几次出兵掠夺虎尔哈人口,强迫南迁,如我这般躲避建州的村屯还有很多。冰冻之后,臣就派人回老家那边查探去了,希望能够劝说一些部族向北迁徙。”
“你有这份心意,极好。”
朱常瀛满意点头,“就如我之前所说,只要你们忠心用事,为壮大我萨哈连出力,孤不吝奖赏。要谨记,前有狼后有虎,小部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在乱世中求生存。”
“比如鞑靼,一向欺辱周边小族,如果任由他们肆意妄为,那就没有好日子可过。”
“明日乌拉大会,我有对鞑靼七大罪要公示黑水两岸,你们听听孤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说完,朱常瀛示意忽勒宣读。
对鞑子的恨,大抵除了朱老七无人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