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三个朝代的青花瓷有什么区别?”多目金龙问道。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自古以来便扬名海内外,成为华夏国陶瓷之名片。
青花瓷属釉下彩瓷,是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至明代,青花成为瓷器主流,到清康熙时则发展到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唐代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
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
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
繁复的图案、多样的纹饰,也使元青花成为当时最有艺术表现力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