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躬身说道:“官家,如果移民政策力度够大,臣相信会有百姓自愿移民过去的。”
“苏相,你这奏本里面就有关于移民的政策吧?” 赵立庆微微抬手,晃了一下手里的奏本。
苏轼回应道:“官家,奏本里有臣关于移民安南的几点建议。主要是移民前期的一些补助条款和减免赋税。”
赵立庆蹙眉思索,半刻钟后才缓缓说道:“我华夏百姓自古以来都比较眷恋故土,除非是迫不得已才会举家移民。如果这优惠政策不够吸引人,百姓是不会愿意移民的。你们先商议出一个章程,下次朝会再议定此事。”
“是,官家。” 群臣躬身行礼。
工部尚书梁焘出列躬身奏道:“官家,黄河大桥即将完工,是否要提前做些安排?”
赵立庆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喜色,站起身来说道:“这是大好事啊!钦天监挑个好日子,举办一个典礼。朕与诸卿一起去参加。”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大宋万年。”
随即又有大臣出列奏事,众人又继续商议其他事项。
两个时辰后朝会结束,赵立庆一脸疲态地回到紫宸殿。女官高银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陛下,军情卫孙师长奏报,已经联系了蒲甘北部的掸族人。由于长期遭到蒲甘贵族的欺压,掸族人非常愿意帮助大宋。”
赵立庆快步走到西侧大地图前,问道:“真腊、扶南以及暹罗最近都是什么情形?”
跟在皇帝身边的高银月连忙回答:“陛下,孙师长的奏报里也有提及。真腊和扶南失去九龙江以东的土地后,现在正积极寻求蒲甘和暹罗的帮助。但蒲甘北部已经在我大宋的威胁之下,不敢再为两国提供帮助。暹罗倒是对两国提供了不少物资,并且在九龙江西岸驻扎了两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