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民族

“人民战争……”王夫之咀嚼着这几句话,原本闲散的面容都严肃了起来:“这四个字,作何解释?”

“先生请听学生细细解释……”侯俊铖啜了口茶润了润喉,在脑海中粗略整理了一番,这才继续说道:“这四个字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和满清要打的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自清军入关以来,天下群雄士人,大多是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在这口号之下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呢?吴三桂他们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对于先生这样的士绅来说,则是为了驱逐鞑虏、以全华夏,学生没有说错吧?”

王夫之轻轻点头表示同意,没有说话,等待着侯俊铖的下文,侯俊铖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吴三桂他们如何就不说了,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实际上是在以华夷之辨、满汉之别做文章,但这样的文章,真的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同反清吗?”

侯俊铖一点都不看好,后世网络上将明清之争简单概括为满汉之争、将满清的统治简单定性为异族殖民,这反而掩盖了满清统治下最深层的矛盾。

民族主义是怎么产生的?中华大地上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的情况并不罕见,文化和习俗在中国并非民族主义产生的关键,真正维系着汉族存在和传承的,是通行于大江南北的汉字,远至边疆、深藏内陆的汉人,只要识字都能通过汉字进行交流,有交流才有融合,才能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

满族也是如此,满族的前身女真三大部彼此语言习俗区别可谓天壤之别,建州女真半耕半猎,叶赫女真靠近蒙古,几乎都是蒙古式的游牧民族,野人女真大多还处在原始社会中,努尔哈赤要融合三大部,所做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创制满文,皇太极创建满族,也是在对满文进行字母体系和正字法的完善之后。

而清军入关之后,满人逐渐抛弃满文,甚至连满语都不会说,清廷便只能以建立满城的方式强行隔离满汉以维系满族存在,待清朝灭亡满城被取缔,满族便迅速沦为了一个身份证民族。

可封建时代学习成本高昂,在缺乏国民教育的时代,只有少数士绅及官府开办或豪族所资助的学院私塾才能提供系统的教育,大多数不识字人口,便是所谓的“愚昧和未开化”的“愚民”,这些人大多都挣扎在温饱线上,对他们来说无论是汉人当皇帝还是满人坐江山,无非是换了个人收税而已,民族之争,他们不了解、也不关心。

民族主义产生的另一个关键,便是面对共同的敌人和灭族亡种之祸,后世的民国不见得比明清时期进步多少,但日本侵华之时无分富贵老弱一概赶尽杀绝,于是从军阀到土匪、从士绅到民众团结一致全民抗日,于是抗日战争便成了中华民族的立族之战。

但在这个时代,掌握知识和财富的阶层经历过明末的大乱,大多数人非但不把满清当作公敌,反倒将其视为维护其财富和家族利益的助力和联盟。

而对于大多数懵懵懂懂的底层民众来说,他们的压迫者剥削者来自于地方官吏和士绅地主,与明末并没有什么区别,满人并没有与他们直接接触,他们和满人之间的民族矛盾,实际上并不深刻,清末的太平天国、革命军,能够将矛头直接指向满人,是在有大量知识分子占据领导地位和基层组织才实现的。

清末的清廷倒行逆施数十年,将大量知识分子推到他们的对立面,可在清初大多数知识分子却是站在满清那一边的,缺乏知识分子的带动和教育,底层民众连满汉两族是什么恐怕都意识不到。

这也是后世不少网友对满清最大的误解之一,清初的清廷和清末的清廷是不一样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想要成功的流派,宗教、民族和左派底层路线必然占其一,而清末的清廷对外谁也打不过、对内倒行逆施压迫深重,促使三派逐渐合流,再经历过民国的激荡,最终形成了历史上最为团结、最有效率、组织最严密的政党。

这是满清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之一,但清初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社会基础,走华夷之辨、民族对抗的道路,在经历过满清两百余年系统性压迫、又遭受着内外交困的清末或许能走得通,但在清初,这条路是必然无法团结大多数人、必然失败的道路。

“若以华夷之别论,明末满汉两族对抗的顶峰自然是剃发易服之时,满清削中国之形象而就夷狄,不少汉将汉官、士人百姓因此而投入反清的阵营之中…….”侯俊铖揉搓着茶杯,语气略微有些冷峻:“但细究起来,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呢?”

“明末在册人丁六千余万,实际人口估计有两万万之多,官绅文士起码也有数百万人,那些因不愿剃发易服而反清的先辈先烈们,在其中又占了多少呢?”

“想来是不多的,先生您也是从明末走过来的,您也应该知道,之所以剃发易服引发全国性的反清,不是因为剃发易服本身,而是因为满清以剃发易服为名,对天下百姓官绅进行的一场场无差别的大屠杀!”

“可若是没有这些屠杀和凌虐,真的会有许多人不愿剃发易服吗?满清若并不强制剃发,只规定剃发者才能参与科举,那些官绅士子,难道不会‘自愿’去剃发易服以求仕途前程吗?满清若只在税收上做调整,不愿剃发的百姓便多交一笔税,又有多少百姓宁愿交税而不剃发的呢?”

王夫之轻轻点了点头,眼神有些落寞:“辅明的意思,是我们走错了路、打了一场场错误的战争,所以最后失败了,那在你看来,反清若不单单是为了驱逐胡虏,又是为了什么而作战呢?”

“学生看来,驱逐胡虏只是我们战争目的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侯俊铖坐直了身子,中气十足:“我们所要进行的战争,是自陕西王二起义以来,到李自成入京师,直到现在还没有打完的一场战争!”

“我们的战争目的,不再是以往的反清复明,或单纯的驱逐胡虏,而是——反暴政、反压迫、反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