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猎户的疼痛明显减轻了许多,他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神医救命之恩啊!若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这条腿恐怕就废了。”
李时珍笑着摆了摆手:“不必客气,救人乃医者本分。只是这蓑荷虽好,但使用时也需谨慎。若是用量不当,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哦。”
说完,师徒二人便继续采集蓑荷,满载而归。回到家中,李时珍将这次经历详细地记录在了自己的医书——《本草纲目》当中。
从此,蓑荷这种神奇的草药因其显着的疗效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众多患者的福音。
风痹冷痛之症该如何应对。准备好麻黄(记得要去掉根部哦)整整五两,还有桂心二两。把它们一同研磨成细腻的粉末,倒入足足二升的美酒之中。接下来,用小火慢慢地熬煮,一点一点地将其熬成浓稠如糖稀般的状态。
每当病痛发作时,只需舀出一匙这神奇的药膏,用热乎乎的美酒调匀后喝下。不过切记,服用之后一定要避开那恼人的风邪哟!很快,身上便会有汗液渗出,而疼痛也能得到显着缓解。
小主,
心下悸病,心中时常感到胆怯畏惧,胸口闷闷不畅快的病症。我们可以选用等量的半夏与麻黄,将它们仔细研磨成细碎的粉末。然后加入经过精炼的蜂蜜,慢慢揉搓调和,最终制成一颗颗如同小豆大小般精致的药丸。
每次服用三颗这样的小药丸,用清凉的井水送服下去即可。每日按时服用三次,坚持一段时间,便能看到明显的疗效了。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半夏麻黄丸”。
至于那令人头疼的中风之疾,则需用到麻黄,同样也要去掉根部。把它放在文火上慢慢地煎熬,同时还要逐步地添加一些清水进去。就这样一直熬啊熬,直到所有的精华都浓缩到一起,形成一罐色泽黑亮、质地浓稠的膏状物。将其妥善地收藏起来备用。每当病情有所发作时,取出一、二匙这珍贵的膏体,用滚烫的热水冲服下肚。
诸虚自汗这种病症,特别是那些夜间睡觉时出汗情况更为严重的人,如果长期如此,身体甚至会逐渐消瘦干枯。此时,可以取用黄芪、麻黄根各一两,再加上已经用淘米水浸泡洗净并经过煅烧处理后的牡蛎,将三者共同制作成散剂。
每次服用的时候,拿出五钱份量的散剂,倒入两碗清水,再加入一百粒小麦一同煎煮。待汤汁煮得浓郁醇厚之后,便可趁热饮用啦!
在李时珍的医馆里,一位气喘吁吁的老者被扶了进来,口中不断念叨着“麻黄,麻黄”。李时珍一边安抚老者,一边开始仔细观察他的面色、舌苔和脉象。
他发现老者的脉象浮紧,舌苔白腻,便知道这是风寒感冒的症状。李时珍微笑着对老者说:“老人家,您这是风寒入体,麻黄正合适。”他从药柜中取出麻黄,仔细地煎制,然后递给老者。
老者喝下麻黄汤后,不仅风寒症状消失了,还精神焕发,连夸李时珍医术高超。
“麻黄,草本之妙物也!”李时珍一边记录着一边自言自语,“其味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 他观察着一位久咳不愈的患者,心中已有了治疗方案。
“来,张兄,你这是肺经虚寒,我给你开一剂麻黄汤,暖肺止咳。” 患者半信半疑地喝下了药汤,不料咳嗽竟真的减轻了许多。“李大夫,您真是神医啊!” 患者惊喜地称赞道,李时珍则是微微一笑,继续他的医学探索。
李时珍在研究《本草纲目》时,对麻黄的研究可谓是匠心独运。他常说:“麻黄,味辛温,入肺、膀胱经,能解表散寒,宣肺平喘。”某日,他看到一只病猫蜷缩在墙角,便以麻黄为其治病。
他先是仔细观察病猫的症状,然后用温暖的手轻轻抚摸它的背部,轻声说道:“小猫咪,别害怕,我来帮你。”接着,他将麻黄熬成汤,小心翼翼地喂给病猫。没过几天,病猫便恢复了活力,李时珍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阳光洒在了小镇的街道上。李时珍背着他那装满草药的竹篓,悠然自得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李大夫!李大夫!”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满脸焦急地朝李时珍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