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山海关大战2

其次,在步兵方阵之后,还有一群装备精良的弓弩手,时刻保持警惕,准备给予前方部队强力的支援。

而在大顺军队中最为强大和勇猛的骑兵则紧密跟随在步兵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坚实的后盾。更为重要的是,李自成本人亲自带领着一支压阵的精锐骑兵队伍,稳稳地镇守在全军的最后方,彰显出他作为领袖的威严与决心。

吴三桂的关宁军摆出的阵法也相差无几。大量手持长形盾牌和长矛的重步兵整齐地排列在阵列的中央位置,一共分成了四排。在这些重步兵的前方,布置着三排手持圆盾和砍刀的近战步兵;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三排背负着弓弩和火铳的轻步兵。至于那些精锐的关宁铁骑等骑兵部队,同样被安置在步兵战线的后方。

大顺军的骑兵如同疾风一般从步兵阵线的后方疾驰而出,他们骑在马背上,以惊人的速度冲向关宁军的阵地前沿。骑手们动作熟练地拉开弓弦,搭上箭矢,随后箭如雨点般密集地飞出。面对如此猛烈的箭雨,关宁军的重步兵们手忙脚乱,纷纷举起手中的盾牌试图抵挡。然而,对于远处的射击步兵来说,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目标并进行还击。

大顺军的步兵阵线犹如潮水般地向前推进着。就在这时,关宁军的火力如雨点般集中向他们倾泻过来。然而,在弓弩手的掩护下,大顺军的重步兵们纷纷举起手中的长矛,侧身紧紧依靠着长盾,不慌不忙、悠然自得地向前缓缓移动。明军火力不足的致命弱点瞬间暴露无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顺军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便迅速逼近了吴三桂的刀牌手。伴随着一阵激烈而沉闷的盾牌撞击声响起,大顺军长矛手的优势变得异常明显。关宁军的刀牌手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连连后退。见状,关宁军的第二线盾矛兵迅速冲上前来,接替了已经开始败退的前排。

这两支装备和战法差不多的队伍,在战场上就这么短兵相接了。这种情况,上一次出现还是200多年前的靖难之役呢。

吴三桂的关宁军虽然号称精锐,可大部分人都只是躲在精锐后面的老油条。这些人打仗的时候,通常都是出工不出力,只要一看到形势不对头,立马撒腿开溜。而大顺军则完全不同,他们在西北长期历练,又在中原等地多次与明军拼杀过,战斗力非常强大。

由于数量上不占优势,山海关的守军逐渐支撑不住。而大顺军的精锐在前两天的战斗中保存了实力,现在依靠着人数和体力的优势,成功地击退了关宁军的两翼。最终,吴三桂和他的精锐部队被大顺军三面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