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从宝庆到新会之败

只可惜啊!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件极为遗憾的事情。那位威名赫赫的四川名将、一直镇守石柱的秦良玉,由于年事已高,已于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与世长辞了。她的离去,使得四川的防御力量大大削弱,整个四川几乎都成为了清军的囊中之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大西军的将士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抗清大业是否还有转机?一切都是未知数……

且说此时,刘文秀之敌手已变为那赫赫有名的平西王吴三桂。起初,大西军气势如虹,奋勇杀敌,竟将已然改编为清军的关宁军都统白含贞、白广生等一干人斩于马下,并成功地围困住了吴三桂。面对此般绝境,清军毫不退缩,拼死突围,一路逃窜至绵州(即现今之绵阳市)。经此一役,清军损失惨重,伤亡者逾万之众,吴三桂更是狼狈不堪,只得落败而逃,退保宁之地。

然刘文秀却被眼前的胜利迷乱了心智,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对敌人轻视不已。他全然不顾及王复臣的恳切谏言,贸然下令围攻保宁。岂料此举非但未能奏效,反而致使己方遭遇惨败,就连忠心耿耿的王复臣亦不幸战死沙场。尽管此番战役过后,清军亦是元气大伤,不敢在此地久留,吴三桂遂率领其关宁军匆匆撤回汉中。至此,四川境内的清军大致得以肃清。

只可惜,大西军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那孙可望见状,却是趁机大作文章,指责刘文秀有勇无谋,不仅不听从良策,更折损了一员大将,于是不由分说便削去了刘文秀的职务。就这样,刘文秀被压制了整整一年之久。

此次,刘文秀肩负重任,领命出征湖广,并负责巩固四川之地。为确保后方安稳无虞,他派遣麾下诸多得力部将祁三升、狄三品、杨威、贺天云以及郑守豹等人进驻四川嘉定府,精心布防,严阵以待。与此同时,刘文秀积极与位于川东三峡地区的李来亨、郝摇旗以及夔东十三家取得联系,旨在协调各方力量,共同进击湖广。

然而,此时此刻的刘文秀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深知,孙可望一直对他和李定国心怀叵测,很有可能趁此机会从背后下手,将他们一举歼灭。而且,由于大部分部下都被派往了四川,真正能够参与到湖广作战行动中的人手实在有限。面对如此艰难困境,刘文秀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刘震暗中派出使者,向李定国传递重要消息——“孙可望正等待我们抵达之后便立刻将我们置于死地!”

这一点充分表明,当时不仅孙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就连刘文秀对孙可望也是相当不信任了,这乃是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在此次湖广行动当中,刘文秀不仅未能展现出面对吴三桂之时的战斗力,反而致使其部下卢名臣不幸中伏身亡于常德城下。

原本孙可望精心策划了一项规模宏大的战略部署,满心期望能够与长江下游的张名振等人成功建立联系,进而协同作战、共图大业。然而,由于刘文秀出师不利,不仅损兵折将,而且使得整个行动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可是,面对这样惨痛的败局,难道所有的责任都应当归咎于刘文秀一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李定国和刘文秀对于孙可望是否依然能够诚心诚意地共同合作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疑虑。刘文秀深知自身在三位王爷中的实力相对较弱,地位亦不稳固。倘若失去了李定国这个强大的盟友支持,那么孙可望要想对付自己简直易如反掌。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刘文秀不得不将自我保护以及维护李定国的安全视为此次行动的首要任务。毕竟,在这场复杂的权力博弈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说这大西三王之中,一王李定国那可是威名赫赫,其辉煌战绩简直令世人瞠目结舌!他纵横沙场,屡建奇功,所到之处敌人无不闻风丧胆。然而,另外两王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在战场上屡屡受挫,狼狈不堪,可谓是灰头土脸至极。如此巨大的反差,刘文秀还无所谓,反正他是大西三王中那个打酱油的角色,但孙可望对李定国的妒忌之心犹如熊熊烈火燃烧不止,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再说李定国这边,虽然战功卓着,但由于得不到云贵地区的有力支持,他想要继续向湖南方向发动主动进攻变得异常艰难。无奈之下,只能与清军陷入僵持状态。而这恰恰给了清军可乘之机,让他们得以采取“以守为战”的策略,等待着最佳的反攻时机。

时间来到永历七年、顺治十一年(1654 年),经历过一番痛苦反思之后的李定国终于下定决心,要向广东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攻。他此次出征的目标十分明确,那便是与郑成功会师,共同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从而彻底摆脱孙可望的控制。

李定国早在桂林一役中大破孔有德之后,便满怀雄心壮志地筹划着收复广州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要地。

彼时,永历朝廷所掌控的云贵等地,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不仅缺乏各类人才,就连兵马钱粮也是捉襟见肘。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繁荣的商业贸易,经济状况极为良好。

李定国深知,若能顺利收复广州,不但能够获取丰厚的财政收入以充实军饷,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摆脱孙可望对自己的钳制与束缚。于是乎,在顺治十一年,李定国毅然率领数万精锐之师挥师南下,剑指广州。

此次进攻广州之前,李定国可谓是未雨绸缪,做足了万全的准备工作。一方面,他积极主动地与郑成功取得联系,并与其达成共识,决定在战略上相互配合,采取东西两面夹击之势,以期一举攻克广州;另一方面,双方约定将会师于广州新会,一旦新会城破,则收复整个广州地区便是水到渠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