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灵通的美英等国在远东的舰队司令们,也都纷纷带领本国战舰,赶来马尾。既为保护侨民,更是前来观战,以探察清法两军的底细。
再一日,法国驻福州领事孔德?白藻泰传来照会,称当日将有法国军舰进入闽江口,驻泊马尾锚地!
这是第一艘到达马尾的法舰,1,300吨的“阿米林”号木壳巡洋舰。
可令法国人大为尴尬的是,“阿米林”号在驶入闽江口后,竟然触礁搁浅。后来在简单修补后,又不得不退出闽江,前往别处进行修理。
法国人的窘状,并没有让岸上的大清官民们高兴了多久,就被后续到来的法舰搅了心情。
又隔两日,1,300吨的木壳巡洋舰“窝尔达”号,抵达马尾。这艘法舰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桅顶高悬着一面中将的将旗——孤拔到了。
随着一艘艘法舰陆续到来,闽江口,马尾锚地,乃至福州城内都连日惶恐难安。特别是对于张佩纶等在此负责的高官们来说,更是一种煎熬。
为了应对,他们只得四处传令,不断将船政水师的各舰调回,并想出各种“妙招”用以对付法军。
最后通牒的期限很快就到了。清廷当然不会答应法国人漫天索要的赔款。
不过法方暂时并未采取什么过激的行动。双方也未关上谈判的大门——当然也一直没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形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来回摇摆着。当第一次“基隆之战”打响后,又日趋转向紧张,不再回头。
法舰在马尾已经驻留日久,顶着巨大压力的张佩纶等人,不断向朝廷发报,请求决策,并要求得到主动出击的授权。
面对前方屡番的请示,朝廷里却是一片混乱,难有章法。时而要福州当局,阻止法舰入口。几日后又转要其拘住法舰,不得使其离开。
但对于福州方面请战的要求,清廷却始终坚持着“彼若不动,我亦不发”。直到最后时刻,才传来“法人如有蠢动,即行攻击”这种模棱两可的命令。
这等于坚决的将主动权拱手让出,终将酿成恶果。
到了七月的第一天,京城东交民巷的法国使馆,法国人收拾好了行李,降下了国旗,离京而去。局势已明!
三日午后,马尾江面炮声隆隆。已经近距离互相对峙、恐吓了一个多月的双方舰队,终于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