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7月,随着日本和华夏先后宣布开展军事动员,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怀疑一场战火很快就将在远东地区燃烧起来。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尽管华日双方依旧调兵遣将,陈兵秣马,但彼此之间却依旧保持着小心翼翼的对峙态势。
而且日本方面在这一段时间内,除了频繁的进行军事调度,加强对各地方的管控以外,并没有做出其他更为明显的吞并朝鲜的具体举动。
这不禁让许多人,甚至是华夏这边都产生了错觉,觉得似乎这一次又很有可能会再度像以前那般雷声大雨点小。
可事实上,这的的确确只是一个错觉!
在日本的决策层面,虽然包括天皇裕仁在内的一些高层仍因忌惮于华夏的军力,而对开战存有一定的摇摆,但这些轻微的情绪并不会改变日本已定下的交战决心。
只是日军方面即便是疯狂如是,却还是对华日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有着相当的认识。
因此怎样才能战胜强大的对手,或者说如何在付出较小代价的前提下讨得更多的便宜,就成为日军在正式挑起战端之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并且陆海两军还为此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日本陆军和海军的不和由来已久,这里涉及到藩阀派系之间在权力上的博弈,以及对利益和资源分配上的争夺。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因为受到海对岸的强力压制,为求自保而采取了优先发展海防的国家战略。
这样的选择就日本的实际条件来说是很务实且合理的,但却遭到了人数众多的陆军派系的强烈抵制。
陆海双方就此展开了漫长的纠缠,直到近些年来借着日本急速右转的“良机”,那些“陆军马鹿”们终于彻底翻身,赢得了国家的掌控权。
可左右国策是一回事,在即将开启的战事前确定作战方针则又是另一回事。
略微明眼的人都很清楚,在日本同华夏的战争中,海军之间交锋的胜负将决定着战局最终的走向,对此纵然是日本陆军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