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鸡犬升天(4)

魔印传奇 舞深秋 1376 字 8天前

“呵呵,那姜公子当初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恶少,但后来的结局却大出人们意料,贤弟,如果你真没听说过的话,恐怕你想破脑袋也猜不出来结局。”孙公子继续道。

姜家人一看这位公子如此不争气,便早早给他完婚,娶得是他的姨表妹,希望他婚后能够收敛自己。自从这位姜公子娶妻之后,有一段时间还是禀性不改,但说来也怪,没过多久,这位姜公子竟然幡然醒悟,改邪归正,从此开始发奋读书。

这位姜公子是有大毅力的人,致力于经学后便专心致志。传说他读书时足不出户,夜不暇寐,这样一来,几年时间便学得满腹经纶,十九岁时适逢大比之年,姜公子欣然应试。

常人以为,那姜公子纵然才华横溢,才高八斗,但毕竟从学日短,能够得中便已不凡,更不期望会取得什么好名次。谁料几场考试下来那姜公子一飞冲天,连中三元。之后,这位姜公子入了翰林院,成为朝廷的一名编修——姜翰林的名谓就是由此得来的。

按说进了翰林院,无论你多么有才,没有个三五年也不会有多大作为,皇上不可能以科考的三篇文章就会对某人委以重任。但说来也是机缘凑巧,那朝天子尤其喜爱年轻才俊,大约是殿试时姜公子给皇上留下了很好印象,因此在翰林院呆了没几天便受到皇上单独召见,一番对答下来,皇帝对姜公子的机智雄辩大为欣赏,破格封他做枢密副使——相当于今朝的右丞相一职。

“贤弟恐怕不知道,这世上连中三元的人是有的,年纪轻轻身居高位的虽然凤毛麟角,但也听说过,但凭借三篇科教考文章就博得显赫官位的人,除了那位姜公子,这世上怕再也没有了。”孙公子赞叹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的确是了不起。”吴少赞同道。吴少自问也算聪明的人,但要让他像那位姜翰林一样读书,恐怕一辈子也不一定登堂入室,至于连中三元,想也别想。

那个姜公子也许天生为读书而生的,一般人是无法相比的。但吴少并不关心这个,他更关心“得道”的事。

孙公子继续道:“据说姜翰林做官并没有几天,边疆烽火连天而起,姜公子暗观天象,知道一场兵祸就在眼前,便连夜挂印辞官,归隐林下,在这七里潭建造了这所府第,称为姜园。姜翰林归隐林后,一心向道,足不出户,专心修行。他是聪明绝顶之人,不久便大彻大悟,得道成仙,因为他是从七里潭因水得道,人们又多称他为姜水仙。”

“姜水仙?这名字倒是满特别的。这么说来,这翰林园是那位姜翰林是建的了?他做了那么大的官建这么一座园子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吴少自作聪明地插话道。

“那也不是。自古以来官至王爷、太宰的官员多如牛毛,区区一个翰林又算得了什么?虽然这位姜翰林最后做了枢密副使,但他也只做了几天,影响甚至可以忽略,当年的姜家也就几所院落而已,至于形成现在姜园规模,还是姜翰林飞升仙去以后的事。贤弟你想,一个世俗的人就算官做得再大,他的影响又怎么能与仙人相比呢?姜园的大部分建筑,还是后来的人建的。一个人一生之中能够连中三元,还能够得道成仙,可谓是不世出的奇才,自然吸引了众多崇拜者。因此,姜翰林仙去不久,这里便聚集了许多慕名而来的人,争着观看姜翰林的遗留之物,期望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和灵感。姜翰林得道后留下了诸多典籍,后来他的后辈又陆续搜集许多,便开了这座供人学习修道的姜园。因为那位姓姜的前辈既是翰林又是仙人,来学习的人也便分作两类,一类便是文人,一类便是修道者。至于建院门派,是指姜翰林仙去之时,最初出资相助修建姜氏道园的几十个武林门派,这便是姜园的来历。”

吴少至此大约明白了,书阁六层上的翰林文稿大概就是姜翰林的遗留文章,怪不得众学员趋之若鹜,对于连中三元这样的成功,又有哪一位学子不引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