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世界记录是什么概念?
一百米跑十七秒,对稍微有些运动习惯的人来说,应该不算啥事。
但是不断叠加距离,四百米六十八秒,一千米两分五十秒。
保持这样的速度,跑完四十二点一九五公里。
相信很多人在初高中的“身体巅峰期”,全力跑一千米的成绩都到不了两分五十秒。
如果说世界记录太遥远,是神的领域。
那就看看带着李颜跑的这个哥们,一级运动员,配速标准为三分三十六秒。
跑过一千米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这是啥概念。
拿这个速度跑四十二个一千米,就是一级运动员的底线。
大概也是现在带着李颜跑的陶亚东的配速。
“配速员呢?”李颜知道有这么个角色存在,但跟陶亚东跑了几分钟还没见到,便问了一嘴。
陶亚东保持着均匀的呼吸,用非常平稳的回答展示自己的余力:“在你身后,配速是三小时,按我的速度看不到。”
李颜心想,那你就是我的配速员了。
他一边跑一边观察着陶亚东的跑步姿态,结合着昨天了解的一些马拉松比赛相关知识,快速调整着自己的跑姿。
确实如陶亚东所说,李颜为了能适应一上来远超预期的速度,太用力了些。
摆臂用力,蹬地也用力,重心甚至都有些前压。
这就导致了他没几步就会比陶亚东快,于是又得有意放缓,一放慢就直接跟不上节奏。
几下下来,呼吸就加速了。
陶亚东的摆臂幅度非常小,整个身体突出一个稳,突出一个有节奏。
李颜也减少了摆臂幅度,重心适当回调,在心里默念节奏,“神经募集”的能力很好地调整了全身肌肉的“使用状态”,让他快速进入了比较稳定的输出节奏。
这点让陶亚东有些惊讶。
从起跑来看,李颜所言非虚,大概确实是个新人。
至少也是个没怎么用高配速跑过马拉松的人。
才跑了五分钟左右,居然就稳住节奏了,这是现场观察学会的?
李颜脑子里倒是乱七八糟的,甚至在想可惜“跑步”已经涵盖了“马拉松”,不然觉醒一个“马拉松”技能,他倒是也能实时了解自己的能力进度。
目前这个阶段,陶亚东显然游刃有余,甚至有空调侃道:
“这摩托车是拍我拍你的?”
“怕我死在这儿。”李颜言简意赅,说这么句话的功夫,呼吸又得调整好一会儿。
陶亚东笑道,“你别说话了,再跟一会儿这个配速,看能不能跑个十公里,后边坚持不住就主动降速,或者在补给点修整吧。”
这话他也是断断续续说的,倒是给了李颜进一步掌握他呼吸节奏的机会。
看来在他眼里,李颜保持这个速度跟个十公里,算是比较极限了。
而此时在指挥室的医疗团队也密切关注着李颜的身体指标。
“刚起跑那会儿他心率飙升,现在居然稳住了,暂时不必担心,以他的身体素质,至少跑个几公里没有问题,保持关注吧。”丁医生看着屏幕说道。
画面里的李颜,呼吸的力度也在逐渐稳定,而不像一开始有点急于吸气,他能感觉到身体逐渐适应着现在的输出节奏,呼吸、步伐、摆臂,都在同一段节奏内。
当然,才跑了这么一会儿,还远远算不上对这项运动有什么理解。
马拉松是极限运动,不是每个一千米跑的简单累积,十公里、二十公里往后,难度曲线是陡增的。
跑个几公里,对于大部分稍微有点运动习惯于基础的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如果新手逞能硬跑全马,撞到体能墙之后的痛苦是非常恐怖的。
几乎身体的每个细胞、大脑的每条神经都在告诉你,别跑了,跑下去要碎了。
每年的马拉松比赛都有一些逞能选手,要么硬拼加速,过了某个点直接眩晕过去;要么二十公里以后遇到上坡路段非要加速,结果口吐白沫;更有甚者身体已经发出警报依旧强撑,最后喜提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溶血症外加一趟ICU之旅。
主办方对于这种逞能哥已经见怪不怪,急救措施熟练得令人心疼。
所以才会在临时得知李颜参赛的情况下,马上给出如此完备的一套监测方案。
想要真正地挑战自己,李颜至少要等到第一个撞墙期的来临。
体内糖原消耗殆尽,身体开始疯狂发出抗拒运动的信息,要靠意志与习惯坚持下来。
李颜没有长跑养成的迈步习惯,就只能靠意志力了。
好在意志力李颜早已突破60%进度,这一关咬咬牙应该没啥问题。
遑论还有补给点。
在李颜状态尚可,速度也还算能保持住的时候,他也经过了一些补给点。
不过这些显然不是给运动员级别选手准备的,陶亚东也只在其中一个拿过温开水漱口,又接了一瓶运动饮料喝了一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