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又有刑部尚书刘泽深、工部尚书苑景文等都站出来表态,应和着陈新甲的意见。
场中,只有兵部右侍郎张伯鲸与吏部尚书郑三俊没有言语。
郑三俊是与周延儒一派,而张伯鲸则是与刘博源交好。
但对于此事,永昌侯闹得实在太大了,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了,他们二人也不敢随意言语。
毕竟,永昌侯这次捉拿的卖国奸商,牵涉到的利益势力,实在是太庞大了。
若是随意牵扯其中,怕是都难以脱身。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在细听完一众内阁大臣的意见后,也是陷入了头疼当中。
若要说严肃处置刘博源,崇祯皇帝也是十分同意的。
可是,崇祯皇帝又有担心的一点,那就是刘博源手中的兵马与民间的舆论。
永昌侯有着天下第一强军的威武军,又是深得民间百姓的拥戴。
如果一个处理不慎,那会不会闹出更大的事情来。
比如说,永昌侯会不会起兵造反,叛出朝廷。
又比如,朝廷会不会受到民间的谩骂,从而逐渐失去民心。
这些种种后果,都是需要崇祯皇帝仔细的权衡利弊。
而且还有一点说的没有错,永昌侯此举,确实是在为大明除害,为大明除去了这些卖国奸商。
永昌侯的这种行为,确实是在为大明着想,根本没有一点的私心。
也正是因为崇祯皇帝没有表态,反而使得暖阁内一片争吵。
周延儒表态说,当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此揭过。
而陈新甲与傅淑训等人则是说,当依照大明律法,严肃处置永昌侯。
最后,被吵的不耐烦的崇祯皇帝,只好拂袖离去,留下一众阁臣愣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