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看到的都是光明和前程

她特意进来自然非为此,连李三都能想到的问题,作为姐姐岂会想不到。

她拍了拍赵四的后背:“与翰林院签约乃是极好之事,但亦因此失了收入,你便安心创作吧,我来解决此难题。”

赵四将几支粗细不同的毛笔归整好,整齐地放置在书桌一侧,而后看着姐姐摇摇头:“你如何解决,莫非课余去做工吗?还是算了吧,我比你时间充裕些,自己能够处理妥当。”

姐姐刚读大二,乃学业最为繁重之时,大明做工之黄金时代已过,如今课余去当伙计之类赚不了多少银钱。

况且在家还需照料赵四饮食起居,早晚花在家务上的时辰超过两个时辰,怎好意思再让她出去做工。

再说赵四原先的收入并不多,仅能满足自身开销,实则缺口并不大,这段时日无钱便莫要外出玩乐,十文钱一壶的茶不喝无妨,午饭亦可自己做,或者去买街边的饼子,比下馆子便宜二十文。

两人谁也未提及母亲,生活开销以及姐姐的学费乃母亲承担,赵四已然十九岁了,以此为由追加要钱,着实说不过去。

其实母亲与他们姐弟之情早有淡化,三年前赴安南工作后,只归来两次,相处之时甚短。

母亲一直在一家知名商号工作,收入不低,外派安南后更是翻了两倍,可两姐弟的生活却不如往昔了。

不过他们似是约好了一般,从未对此有所抱怨。

有何可抱怨,母亲似在安南结识了良人,或许哪天便成婚不再归来,届时连母亲都没了。

亲情乃无法强求之事,心怀感恩能减少诸多烦恼,赵四这十几年来虽活得有些混沌,但在这点上倒是清醒的。

好似大明之人普遍在这点上较为清醒,他亦不算格外懂事。

其实赵四对这个家庭颇为疑惑,记忆中最初母亲带着他们两姐弟生活在蜀中,那是个山中的小城。

而后搬了几次家,住过几个不同的地方,六岁才到了京城,住进了这套外公买的宅子,一直至今。

在赵四印象中外公言谈举止颇具威严,总是身着华贵长衫,母亲说外公身居要职。

然而过世后只留给他们这套小宅子,有些奇怪。

明明无其他亲眷,亦不知他的家财去往何处,难道都买长衫了?

不过任何人都可能因种种缘由身后一无所有,这亦无可指责。

故而作为平民之后,有问题最终需靠自己,分析这些皆是无趣,何况对外公那般有感情,更不该将时间浪费在无端猜疑之上。

赵四体贴地帮姐姐捶打双肩放松筋骨:“你莫要为我忧心了,下午我有半天空闲,已在闹市找了份零工,完全能够解决当下的小难题。”

闹市距离京城繁华之地不远,从西街转官道两站便到了。

往昔此处乃城乡交界,房租格外便宜,诸多名角成名之前皆曾居于此,能够节省些生活费用。

如今闹市之地位与东城不相上下,号称文化之坊,满街皆是年轻人,声名远扬的各大商号、酒肆以及书画铺子全在此处。

另外从官道北口出闹市,被大明人称之为走出去便不在大明,而被安南人称之为走出去便回安南了。

这里有各种安南人开的铺子、戏楼、饭馆,走在路上之人大半说安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