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此事,华英雄也并不想隐瞒,早在俺六年前大病一场的时候,他就已经向俺坦白。俺当然也一度感觉很膈应,但是很快也释然了。毕竟他不管对谁,都能真心相待,尤其是对俺,说句不好听的,比你们这些亲儿子亲孙子都要体贴得多。而在其他方面,他又那么优秀,俺自然就乐见其成。”朱元璋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竟然在这时露出些许笑意。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超越时代的知识,一直跟他一起的雄英的意识,才能如此准确的击中俺的痛点!”朱元璋愤怒道:“这个吴三桂,并非历史上的人物,而是两百三十余年后,手刃大明最后一个皇帝的叛臣!”
“什么?!”蓝玉和朱允熥闻言,受到的冲击甚至比刚才的朱元璋还要大。
氛围都到这份上了,朱元璋一不做二不休,将很多隐秘的未来之历史一股脑说了出来:“那个时候,由于俺制定的祖训的重大缺陷,加上两百多年持续不断地土地兼并,大明的税基大减,财力和行政能力都大不如前,已经走到了病入膏肓的阶段。大明国内,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北面,又有女真崛起,窥伺中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女真?!那种小地方,也能窥视中原?”蓝玉不解道:“既然知道女真会崛起,为何上位不立刻派我们去将其剿灭,以绝后患?”
“这就是你们跟大孙格局上的差距!”朱元璋说道:“女真的崛起和反叛,皆是因为大明自身国力的衰弱。不解决大明自身的问题,现在灭了女真,今后还会出现更多‘女真’,大明一样无法匹敌!不如现在尽量设计好大明的发展路线,逐渐改变周边地区的生存环境,届时周边地区都能收为己用,逐渐同化,类似的危机自然就不复存在!”
“原来是有这么长远的打算!不愧是大哥!”朱允熥说道。
“还是说回这个吴三桂吧。”刚才蓝玉打岔,朱元璋也差点跑题:“此人本是镇守辽东的山海关守将,但是大势将倾,各路军阀无不考虑自己的后路,此人也便在大明、起义军和女真之间首鼠两端,试图以兵权,为自身谋求最大的利益。终于,起义军攻破北平府,崇祯帝在景山自缢,改朝换代的时刻到来了。吴三桂也顺理成章,投靠起义军的新政权。”
“这个景山,难道就是。。。”蓝玉惊讶道。
“虽然有所差别,不过认为是我们进来的地方的那个,也没什么问题。说起来,也算是一种宿命吧。”朱元璋继续道:“只可惜好景不长,吴三桂并未能与起义军谈妥,于是在自知无法击败关外女真人的情况下,为求得更大利益,主动投靠女真,打开山海关,使得女真人长驱直入,最终取代起义军,建立了新的王朝。”
“啊,那这个吴三桂,岂不是汉人再次沦为下等人的罪魁祸首?为何当时的将领,没有崖山那样的气节?”朱允熥也惊讶道。
“大明的灭亡,并非一人之罪,他的行为,不过是让女真速度加快了些而已。俺真正不齿的,是他之后的行为。”朱元璋说话间,眼中似乎冒着火星:“大明虽然失去北方的土地,但是当时在金陵仍有整套官僚系统,操作得当的话,仍有与女真对峙的实力。但是南方沉迷内斗,最终也分崩离析,当时的永历帝只得逃往云南。”
“云南是大伯的地盘,难道那个时候,还是如此?”朱允熥问道。
“没错,英儿的后人,世镇云南,与国同休,只是以一地之力,无法对抗已经占据中原的女真人。”朱元璋说道:“女真人派出叛将吴三桂追杀永历帝,为表忠心,吴三桂俘虏永历帝后,亲手用弓弦将其勒死!”
“这。。。这人简直禽兽不如啊!”一向跋扈的蓝玉,都对此人叹为观止:“若是这种人落到我手上,就算千刀万剐亦不能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