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朝廷招安

此时,无目标、无方向作战两年多的王仙芝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朝廷什么时候来招安我呢?”

他的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并非是反抗这个万恶的旧社会,而是打着反抗的旗号,成为旧社会中压迫他人的人上人。

王仙芝坐在营帐中,心中暗自盘算着。“只要朝廷招安我,我就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贪婪。

王仙芝觉得,自己已经厌倦了这种四处征战的生活,他渴望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他觉得,只要朝廷招安他,他就能成为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过上好日子。

在起义的初期,局势混沌不明,各方势力都在试探与碰撞。王仙芝率领着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那些顽固不化、拒不投降的小官成了他立威的对象。

在他看来,乱世需用重典,只有用鲜血和恐惧才能迅速树立起自己的威严,让更多人畏惧他们的力量,也让起义的旗帜更鲜明地飘扬在这动荡的世间。

一日,一位小官被带到了王仙芝面前。小官双腿发软,“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浑身颤抖,惊恐地看着眼前这位起义军首领。

“饶命啊!将军饶命!” 他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哀求着,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恐惧。

然而,王仙芝眼神冰冷,毫无怜悯之色,只见他手起刀落,寒光闪过,小官瞬间毙命,鲜血溅洒在土地上,周围一片死寂,众人都被这干脆利落的杀戮震慑住了。

但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意外。当起义军攻占河南汝州时,一个特殊的人物出现了 —— 汝州刺史竟是宰相王铎的弟弟王镣。

王仙芝的心思瞬间活络起来,他立刻决定上演一出 “大义释英雄” 的戏码。

他命人将王镣奉为上宾,好吃好喝地款待着,内心却早将自己的前途暗暗寄托在了这个俘虏身上。

王仙芝满脸堆笑,走到王镣面前,那笑容却让人感觉有些虚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人受惊了,我等只是为了百姓讨个公道,并非有意与大人为敌。” 他语气恭敬地说道,眼睛却一直观察着王镣的反应。

王镣虽然打仗方面才能欠缺,但在揣摩人心这方面却是个中高手。

从王仙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平日里喊着 “平均天下” 口号的大将军,骨子里根本没有称雄天下的野心,不过是个在乱世中寻求出路的人罢了。

王镣心中暗自冷笑,在心里给王仙芝下了定论:“此人不过是个贪图富贵之人。” 他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决定利用王仙芝的这个弱点,为自己谋得一条生路。

于是,王镣开始在王仙芝耳边左右引导,一步步将王仙芝及其手下的草军带到了湖北蕲州城下。驻守蕲州城的正是王镣的好友裴渥。

王镣觉得机会来了,便苦口婆心地劝说王仙芝:“王将军,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你接受招安,必定能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