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荀攸方缓缓开口道:“赵府君既知天命,顺应大势,使桂阳百姓免遭兵燹之苦,此乃明智之举,亦是有功于地方。唐王仁德布于四海,对于诚心归附者,向来不吝封赏。然……”
他话音一顿,赵范的心也随之提了起来。
荀攸继续道:“归顺需见其诚。桂阳郡之安定,仍需赵府君尽力维持。汝暂且仍领桂阳太守之职,安抚民心,整饬吏治。确保粮道通畅,协助王师经略交州。待大局定后,本官自会禀明唐王,论功行赏。”
赵范闻言,如蒙大赦,连忙再拜:“罪臣……不,卑职谢荀尚书不罪之恩!谢唐王天恩!范必当竭尽全力,安抚地方,供应军需,以报殿下与尚书厚恩,绝无二心!”
这时,诸葛亮轻摇羽扇,意味深长地说道:“赵府君深明大义,亮甚为钦佩。桂阳归顺朝廷,便是大功一件。”
“府君于本地素有威望,安定桑梓,正当其时。此外,我军南下交州,届时还需太守鼎力相助。”
赵范岂能不懂这话中深意?
既是安抚,也是提醒他若要稳固地位,便需展现价值。
他立刻应声道:“诸葛参军放心!桂阳郡内,王师但有所需,钱粮民夫,道路向导,范必倾力以赴,绝无迟误!”
“如此甚好。”荀攸颔首,“赵府君且先起身,安排属下交接事宜,安顿随行。具体章程,稍后自有官吏与你接洽。”
“末将遵命!”赵范这才小心翼翼地起身。
将印信图册交由荀攸的亲卫,躬身退下堂去。
出来的时候,他才发觉背后已经被冷汗浸湿了一片,但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
待赵范一行人离去后,诸葛亮对荀攸道:“老师,赵范此番来降,虽迫于形势,但其人熟知荆南风土,若能真心用事,于我军安定后方、进军交州大有裨益。”
“学生以为,可暂施恩惠,稳其心。同时遣干吏入桂阳,掌钱粮刑名,徐徐图之。”
荀攸抚须道:“孔明所虑周详。荆南四郡,长沙已定,桂阳归附,零陵传檄而定,如今只剩武陵一隅。”
“武陵太守司马俊,乃司马防堂侄,虽非嫡系,但终究是司马家族之人。此人性格刚愎,麾下有兵八千,恐不会轻易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