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石城异动 刀兵再起

李承乾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把人给得罪了。通常情况下,如果有人不愿意与李承乾交往,那大不了不相往来便是,然而房俊却偏要将那份不情愿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不仅如此,就连做生意时都不带李承乾一起玩,在各方势力角逐中更是坚决不肯站到李承乾那一边。

牛进达见状,不禁嘿嘿一笑,那张脸看起来仍旧是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太上皇啊,您看这事闹得,我这不也是心里头有点儿担忧嘛!”

李渊听后,嘴角忍不住一阵抽搐,没好气儿地道:“以后若是还有谁说你牛进达憨厚,朕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绝不会承认的!”

牛进达倒像是完全没察觉到李渊的恼怒似的,依然维持着那副憨厚的笑容,只不过在这笑容当中,分明还透着那么几分耿直之气,仿佛在向众人宣告:没错,咱就是这么个直性子的人!

“太上皇,您瞧瞧您这话都说哪儿去了,我牛进达怎么可能是那种人呢?”牛进达嘴上说着,眼睛却是眨也不眨地盯着李渊。

李渊冷哼一声,心中暗自思忖道:好你个牛进达,明摆着就是故意气朕来着!不过当下他也不好发作,只得强压下心头的火气说道:“罢了罢了,此事朕自会去处置,你只需管好你自己手头上的事儿就行。”

很显然,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没法再继续深入探讨下去了,否则李渊真怕自己会被气得背过气去。而牛进达见此情形,也非常识趣地不再追问,毕竟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李渊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其实也是毫无把握、心虚得紧呐。

要说起房俊此人啊,如果他发起火来,那可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就连唐高祖李渊恐怕都不一定能镇得住他呢!

这家伙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愣头青,一旦较起真儿来,那是谁的面子都不会给的呀!此刻,李渊心里暗自祈祷着:“但愿房二这次能够稍微收敛一些,多少给我这个太上皇留点薄面吧!”于是,李渊匆忙率领着手下众人,快马加鞭地朝着天津城疾驰而去。

话说这燕山和天津城之间的距离可不近呐,而且此地在后世可是声名赫赫。想当年,这里乃是大明王朝至关重要的北方防线,而那雄伟壮观的长城便是依傍着燕山而建。

尤其是那最为出名的山海关,此时此刻正坐落于此地。李渊此次带领了足足三百名精锐之士,他们一路风驰电掣,速度极快。

值得一提的是,牛进达并没有派遣军队随同前往。毕竟这里可是大唐的疆土之内,即便有那么几个不知死活的家伙,谅他们在此刻也绝对不敢轻易造次、胡乱出手。

跟随着李渊一同前行的还有一名将领,然而此人名气不大,并非什么威震天下的名将,仅仅只是一位小小的校尉罢了。

他姓段名鹏,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有着一身不俗的武艺,乃是一位六品高手,尤其擅长在马上与人交锋对战。

此时此刻,李渊的面色略显无奈之色,他心中怀揣着一个宏伟的计划——在幽州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然而,众人皆知此事谈何容易!

要知道,历经隋末之乱后,这片土地已然变得十分荒芜,粮草供应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不仅如此,隋炀帝曾三次征讨高句丽,使得幽州地区的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李渊微微眯起双眼,心中实则跟明镜一般透亮,在此地组建骑兵,面临的重重困境不言而喻,其实际意义似乎也并不大。

毕竟,高句丽尚未从战争的创伤中完全恢复元气,即便他们日后得以重振旗鼓,恐怕此刻也决然不敢轻易对大唐竖起敌意之帜。

自颉利兵败如山倒的那一刹那起,大唐的声威便已如日中天,再也不是任谁都能随意挑衅、捋其虎须的弱小之国了。

“此地骑兵建立的条件堪称绝佳,如果在这般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我们不能顺势打造出一支精锐的骑兵,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一旁的段鹏忍不住抱怨起来,言语之中满是郁闷之情,“太上皇,若要在此处耗费远超并州骑兵数倍的粮草来组建这支骑兵,究竟又有何深意呢?”

面对段鹏的疑问,李渊仅是微微一笑,轻声回应道:“其中意义,自是有的。”至于具体所为何意,李渊并未明言,但在场之人无一不清楚他内心深处的盘算。

唐承隋制,然而唐朝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特别是当人们审视其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时,与隋朝相比,唐朝似乎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开国皇帝李渊,还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即李二),内心深处都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灭掉高句丽!

小主,

要知道,隋朝曾多次兴兵征讨高句丽,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倘若唐朝能够成功征服这片土地,那么无疑将向世人证明:大唐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正统,取代隋朝乃是顺应天意、民心所向之举。

“加快速度,尽快回去……”李渊坐在马背之上,心情难以抑制地激动起来。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燕山一带驻守的骑兵数量已然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之众。

至此,来自高句丽方向的威胁终于得以解除。此时此刻,李渊满心期待着能够尽快获得房俊的全力支持,以便将这六千铁骑训练成一支无坚不摧的精锐之师。

正当李渊怀揣着美好憧憬,准备扬鞭策马加速前行之时,突然间,一阵急促而响亮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那声音犹如滚滚惊雷,震耳欲聋,且听上去前来的骑兵为数众多。

“备战……”李渊面色一沉,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

刹那间,整个队伍迅速行动起来,士兵们纷纷握紧手中的兵器,严阵以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轻松愉悦的氛围瞬间变得紧张凝重起来。